研思并举结硕果,共学笃行启新章 ——震泽幼儿园开展吴江区第十批双学年课题结题汇报活动
日期:2025-09-20 15:08:56  浏览量:0

为系统梳理研究成果,深化课题研究内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2025年9月19日,震泽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吴江区第十批双学年课题结题汇报活动。本次活动由保教处副主任陈洁老师主持,业务园长贝勤英以及全体课题主持人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议伊始,陈洁老师带领课题主持人对相关结题要求进行解读,从结题材料填写的格式规范、内容要点,到资料整理的分类标准、装订顺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后续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课题结硕果,携手齐成长

活动中,各课题主持人依次进行了全面、详实的结题汇报。教师围绕课题的核心内容与研究目标,展示了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呈现了课题的推进情况与最终成果。

朱老师在课题《基于绘本共读活动的幼儿情感教育的行动研究》中以绘本共读活动为载体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朱佳岚《基于绘本共读活动的幼儿情感教育的行动研究》

缪老师以偶发事件为契机,生成“蚕茧”主题式项目活动,还依托实地探访开展调研,筛选梳理蚕桑资源,总结、归纳与提炼基于蚕桑资源的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课题研究成果较丰硕。

缪建芬《基于蚕桑资源的幼儿园微项目活动优化研究——以“蚕茧”为例》

李老师通过访谈教师、家长,调查亲自然教育开展现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追踪幼儿活动,撰写相关教育案例,基于教育案例,总结、提炼教师指导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与再实践。

李祎可《基于蚕桑资源的幼儿亲自然教育的行动研究》

李老师将桑皮造纸技艺融入幼儿教育展开研究,从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性、反思性与创造性等五个维度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并构建了家校共建、情感融入等有效策略,编撰案例集,为非遗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李斓《桑皮造纸技艺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研究》

葛老师以游戏化精神为指引开展“古桥探秘”项目活动研究,幼儿化身为“古桥探索家”,在调查、走访、分享、搭建中解决难题、分享创意、搜寻材料,提升了幼儿观察、合作、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葛盼珍《游戏化精神指导下“古桥探秘”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

黄老师通过情境创设、规则设定等方式开展游戏化的幼小衔接活动,助力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小学的学习与生活。黄老师还不断反思、总结,精心提炼游戏化的幼小衔接活动策略,帮助幼儿实现顺利过渡。

黄泽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行动研究》

周老师以“花灯”为切入点,挖掘其色彩、造型等美术元素与文化内涵,依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花灯手工制作等美术活动方案,锻炼了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提升了幼儿审美素养,加深了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周怡《依托传统民俗工艺品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研究--以“花灯”为例》

沈老师通过营造氛围、规划活动、及时反思等策略,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晨间锻炼活动中,从而强健体魄、启迪智慧,助力幼儿全面发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沈老师还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精心筛选改编游戏,形成了丰富的游戏案例集与教学活动设计。

沈雨菡《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户外晨间锻炼的行动研究》

汪老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与开发本土化游戏材料,将震泽古镇饮食文化深度融入幼儿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模拟点餐、制作特色小吃等活动中积极互动、协同合作,有效促进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汪彧《震泽古镇饮食文化融入幼儿角色游戏的行动研究》

张老师以幼儿食育为切入点,探索传统节气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与幼儿生活的关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节气食育”活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食物的了解与珍惜,促进其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张诗奕《基于“节气”文化的幼儿园“食育”活动的研究》

李老师系统探讨了区域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支持策略,形成了“三维支持模型”,开发了具体的评价指标,通过研究幼儿深度学习行为显著提升,教师支持行为科学性明显增强,为后续持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李舒玙《区域游戏中支持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策略研究》

沈老师以“设计——实践——反思”的路径开展对比研究,依据体适能核心动作链式图,设计链式体育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分析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能力差异,以验证体适能链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沈燕婷《健康中国背景下体适能链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研究》

周老师在课题研究中编订《幼儿自主学习观察评估表》《幼儿自主学习观察表》,借助量表调查幼儿自主学习现状,通过设计、实施项目活动《班级环境我做主》《我是大班哥哥姐姐》等,总结提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项目驱动策略。

周娇《项目驱动:一项旨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陈老师以设计并运用幼儿游戏评价量表为切入点,将游戏环境、幼儿经验发展、师幼互动三方面融入量表设计,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幼儿游戏水平进步。三维度互鉴互促、协同共生,推动幼儿自评与他评能力、教师科研水平及家长参与度同步提升。

陈逸婷《图示表征提升幼儿游戏评价效度的行动研究》

指明方向,助力发展

在认真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的汇报后,贝老师首先对大家在课题研究中的辛勤付出和积极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每一份汇报背后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展现出了大家对教育科研的热情与执着,这种精神值得点赞。随后,贝老师围绕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以下建议:

1.精准选题,小题大做

课题选题应“微小而有型”,确保切入点精准且具有实操作性。

2.研究求真,学研相长

研究过程必须真实可靠,切实做到“真研究,实研究”。通过研中学、学中研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研究质量,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与课题研究的双赢。

3.成果多样,路径清晰

鼓励大家以论文、案例等多样化形式提炼研究成果,丰富成果呈现方式。同时,要坚持“规划—实践—反思—改进—总结”的路径,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课题质量。

4.优化组织,经验互通

后续课题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组织形式,按研究领域组建专项小组,促进研究的专业化与精细化。建立“老带新”传承机制,鼓励有经验的教师与新申报的教师结对帮扶,依托课题案例学习、研究日志共读等方式,实现经验的传承与接力。

教而不研则滞,研而不践则虚。本次课题结题汇报活动,既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度把脉,更是对专业成长的智慧启迪。震幼教师团队将以此次结题活动为新起点,秉持“研究中思考,实践中创新”的科研态度,将教育智慧沉淀为可触摸的成长印记,在“教—研—悟”的螺旋上升中,绘就专业成长的春华秋实!